为深化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对接,践行“以科普服务赋能社会”的发展理念,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于3月3日至25日举办“数字智创康养未来 科普联结产业新生”主题科普月活动,吸引了全院师生及行业代表近2000人参与。

本次活动通过叁大特色板块立体展现科技创新赋能传统医学的实践成果。听力康复数字技术应用区依托产教融合实训平台,运用智能测听设备为参与者完成精准听力筛查,同步开展听力健康科普教育。智慧中医诊疗体验区创新运用智能体质分析系统,融合中医四诊原理,现场生成个性化健康干预方案。中医适宜技术体验区深化产教协同理念,组织民族地区医药卫生人才改革方向班学生现场开展推拿、拔罐、艾灸等服务。

作为活动创新亮点,中医文化创意开发板块共征集到86件融合传统医学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创意作品,生动诠释了“中医药+文创”融合发展路径。在科普实践环节,“健康闯关”互动专区设置任务积分体系,参与者通过完成听力筛查、体质辨识、中医知识问答等5类项目获取积分兑换定制文创礼品,以沉浸式科普教育模式推动"提升健康素养行动"落地见效。

活动期间,全体在校院领导亲临现场指导,深度参与活动各环节。院长张先庚强调,学院作为省级生命健康科普基地,要锚定“数字赋能、产教互促、服务民生”的发展方向,聚焦健康中国战略与职业教育改革协同要求,深化“智能技术+传统医学”的融合创新体系。通过构建“教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加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在听力康复、中医养生保健等健康照护领域的应用转化,提升师生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师生团队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普惠性健康服务项目,助力群众健康。
活动后,张先庚率队赴龙泉驿区华大广场开展康养理疗创新创业项目选址调研。通过实地勘察与专题研讨,围绕项目定位、实施路径及成果转化提出“前瞻布局、精准施策、创新突破”叁维指导方案,重点强调构建“创业孵化-产业对接-就业保障”协同机制,着力打通学生创业项目从规划到落地的全流程通道,以创新实践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打造川护“创业就业品牌”。

(文:王维)